2018.10.27 ~ 2018.11.05,一周多一点儿的时间,却如同历经了一岁枯荣。
在爱情这场人生游戏里,我刚迈出第一步,却又将脚缩了回来。技能的缺失,经验的空白,让我这么一位初来乍到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但我没有选择,逝者如斯夫,犹豫不前将导向不可逆转的败局。我只能不断摸索,凭借着本能的反应,以及单身这么多年来建立的固有认知,以自己 “独特” 的方式闯入 “这场游戏的主战场”,开启 “战斗 - 挫败 - 总结 - 提升” 的玩家晋级之路。


释然

感谢这一周的时间,有你从我的生活中走过。

这一周仿佛很漫长,有紧张和期待,有兴奋和快乐,也有焦虑,以及,最后的惆怅,如同上帝赠予我的一本小小恋爱指导手册。酸甜苦辣,别样滋味,悉数为我品尝,不啻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说实话,我竟真有种恋爱的感觉,这感觉在我身体里如小鹿乱撞,令我心神不宁,令我寤寐无眠。现在结束了,一切终归平静,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海茫茫,一缘难求。相遇如同分手埋下的伏笔,甜蜜似是哀伤垂下的鱼钩。生活无常,聚散流沙,前路漫漫,蹀躞万里。但我相信,只要真诚不减,挫折不过谈笑间的樯橹;只要信念不折,困难只是霓虹中的蜃楼。

生活暂告一段落,而来路方长。愿你我都能易装换马,再度出发!

滋味

失去女朋友是什么感受?大概就是现在傍晚时分,秋雨微停,空气清爽,男男女女走出办公楼,享受下班后的惬意,而我却再也不能联系她,与她共同分享这等美妙的时光。

我为何会有失恋般的惆怅?六年前,我的第一段感情持续了两个月。之后的哀思如一江春水滚滚东逝,尽管岁月的洗刷冲淡了愁情,但时至我来到杭州,依旧细若游丝,挥斩不断。而这一次,仅仅是一周之缘,她并不算我的女朋友,我们甚至也只有过一面之谋,当是萍水相逢而已,可固执的我还是没能摆脱多愁善感的毛病,身陷过往的覆辙之中。

在我的理解里,一段关系中的男女,只有双方都尽心尽力,才能将关系维系下去。倘若一方走了心,很快便能被另一方所察觉。有人曾对我说,初次见面是互换一个初始印象,并决定是否可以尝试交往;第二次见面应该察言观色,考察互相的修养与品味;第三次见面可以深入的交流,探究对方的理想与追求。三次见面后如果互相都感觉不错,双方就可以专注得投入到一段感情中了。可是,我认为感情并不是个有章可循的手艺活,每个人的性格迥异,所能接受的交往方式也千差万别,固化的内容未免教条。比如我就倾向于在第一次见面交流中就去了解最关键的基本面,如果我觉得没有问题,值得交往,我就会全力投入其中。琐碎的细节与瑕疵,只要没有让我感到足以影响我对她大方向上的判断,我都不会介意,求同存异是我一向的态度。

作为一个一旦点燃,便热情如火的我,所对面的交往对象可能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女孩,但这不是什么问题,我并不期望对方一定要主动,我只希望我的主动能换来对方真诚的回应,我明白尽心尽力并不是具体到行为上的刻意要求,而是每个不同的人,在自身的性格与特质下从内心不由自主生发出的情感与反应,其是否尽心尽力,关系中的另一方是可以清晰感受到的。我会与她分享乐趣,分担烦恼,探讨真善美,感悟人生,她快乐我便快乐,她难过我也难过。总之,她会完全融入到我的生活之中,我的生活从此不可能存在没考虑到她的地方。

既然每个人所能接受的交往方式不可一概而论,那么必然会有人无法接受我这种火焰般的热情。保守的女孩将本能得排斥我,扑灭我刚刚对她升腾起的热情。没关系,感情本就是双向的,轻轻得退出就好。不过,我绝不会因为女孩的保守性格而改变我追求她的方式,事实上,我也改变不了,天性使然。能自然而然走到一起才算是缘分,没有缘分而强求缘分,何苦这般逼迫自己,扭曲了个性,到头来还不是画虎类犬,落得一个分手的狼狈结局。

固然,第一次的见面无法面面俱到,就算开始互相吸引,也总可能有那么一天,我们发现对方其实不是自己想找的那个人。失望过后,就要面对如何退出的问题。我其实直到现在也不确定,从上周五之后,她几乎就是突然地,不再认真得回复我的微信消息,这是否就是她寻求结束关系的方式,只是她不肯由她那一边主动把话挑明,她希望我能明白她的意思并好自为之?反正从那之后,我便陷入了莫名的焦虑之中,寝食难安。我的耐心被一点一点消磨,直到我主动提出结束关系前的那一刹,彻底化为乌有。

折好的纸飞机刚一掷出便栽倒在地;睁开眼的小鹿刚一迈步就失去重心;醉人的烟花刚一绽放就殒身天地;剔透的雪花刚一落地就遁于无形。我不安地发现,一对恋人的未来之路,竟是荆棘遍布:生活爱好,生活习惯,消费观,房子,车子,彩礼,婚礼,生育,教育,养儿,养老······每一关背后都安置着致命的陷阱。两个人之间的分歧就如同枝枝桠桠的树木,每一处分叉,都是一次考验,每一处分叉,都可以是分手的理由。我曾经历过的两段关系,无一不是早早夭折,上帝似乎在看我笑话,看我这存在先天缺陷的性格,如何演绎一段段滑稽的情感闹剧。要知道,每一关考验都艰难险阻,然在任何一关失足,都意味着前面闯过的关卡都前功尽弃,只能从头再来。

我现今的状态,大抵还徘徊在第一关:沟通,因为我的前两段经历,应该都没有通过这一关。第一段感情,在对方提出分手之前,我甚至都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最后还是对方隐约为我指出了一些方向。第二段经历,也就是这一次,我有了沟通的意识,但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最终还是酿成了遗憾。在发现微信渠道受阻的情况下,我尝试着给她打电话,没有料到电话对面传来的声音却是别样的动人,别样的真诚,让我不敢相信这和微信里的她是同一个人。果然,挂掉电话,再次回到微信中,她还是和原来一样冷落我,这大概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吧,我最终选择了放弃。女孩的心思难以揣度,像孩童吹起的泡沫,远观无法窥见其细腻的纹理,近看又在亲昵的触碰下乍然破裂。当遭遇无法解释的行为,不着边际的猜疑开始在我心中作祟:就像上面小节中所描述的那样,我至今都无从得知她在微信里疏远我的原因,莫非是她真的很忙?莫非是信号不好?莫非她正经历每个月必定来拜访的烦恼?不猜了不猜了,恐怕误会本身都已经被我误会了。

只能说,这第一关沟通,是后续所有关卡的基础,没有沟通就无法化解矛盾,没有沟通两个人就很容易走向不同的分叉,越走越远,最后形同陌路。这段关系过后,我突然变得能接受打电话这种沟通方式了,我大概想通了,微信与电话,无非是形式的区别,不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只要电话里能谈的来,终归是有机会拉近彼此的距离的,我必须得接受这种方式,两段关系的失败结局已经给了我足够的警示。下一段缘分的到来,我希望能真正把握好,闯过第一关,并有机会接受后续更多关卡的挑战。

但我内心还是有有所不解,一段关系中,男孩作为相对主动的一方,女孩作为相对被动的一方,我去追女孩子,我尽量使用女孩乐于接受的方式去接触她,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女孩对男孩真的有好感,并渴望与他交往,难道不应该考虑一下男孩的感受?你说你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可是你如此冰冷得回应我发给你的微信消息,就算我对你爱的深沉,也无可避免被你的冷漠所伤害。我不相信一个还对我有好感的女孩子会作出这般无情的事情,所以我只能选择退出,否则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煎熬。

再继续往更深处回味,我发现了更多之前未曾察觉的事情。我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假设性的场景之中:如果她没有如此良好的家境,如果她在杭州没有房子,然后把我们这一周的经历回放一遍,我能坚持到第几天?这真是一个毒辣的问题,令我突然意识到我内心的潜意识究竟在渴望什么。结论很明显:我大概在上周三,上周四的时候,就会修正我对她大方向上的判断,然后主动提出结束交往。甚至还可能更糟糕,我们第一次见面交流后,我就不会向她要来联系方式,这段关系根本没机会开始。

人是如此好吃懒做的生物。若不提及女孩的家世,如果她在杭州没房,我大概是非常笃定,自己将通过事业上的提升,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力更生,安居乐业。但是你突然告诉我有这么一条捷径可以走,我就这么着了魔,就这么满怀期待得与她开始交往。我自己在心中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她,仿佛我们志趣相投,我们互相欣赏。但事实终归是事实,我们没法欣赏各自的兴趣爱好,我们交流话题的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可我还在这里苦苦支撑,不甘放弃,是什么原因在背后指使我愿不放手,我现在算是恍然大悟了。而对于她,就没有这些无端的干扰,因为优越的条件本就是属于她自己的,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如果已经没有了共同语言,对我的兴趣自然就结束了。只是她没那么决绝,留下我一个人又挣扎了几天,最终无力地熄灭。

所以说,物质条件总是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扰乱人们正常的感情交往,它看不见却很强大,强大到令人身不由己,甚至无法自拔。我很庆幸,我及时抽身出来了,或许是因为我不够 “坚定”,没有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 “精神”?我觉得,大概是我还相信自己的经济实力,即便没有捷径可走,脚踏实地的努力也不算遥远。而想想那些嫁入豪门的女孩们,其中不乏终日以泪洗面者,但她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对生活说不。

当我发现我难于放手的根本原因后,我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是的,终究我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他的幻想都不要有。

深夜复盘

秋雨绵延,辗转难眠。虽然之前已悟出些许道理,但是,我感觉这一周的伤心遭遇,还是有些细节没有被正视,前因后果,不明不白。我怕以后重蹈今日的覆辙,故挑灯伏案,借着夜的透彻与深邃,欲将其和盘托出,重新审视一番。

星期六
下午我们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我们交流了各自的一些状况,聊到了各自的生活乐趣,比如喜欢的电影之类。我向她简述了我对艺术的追求,以及我对于跨领域跨学科综合涉猎的推崇,等等。末了,我询问了她对于我这些生活爱好,人生观念的看法,她笑着告诉我,她觉得我很优秀。这是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我有些兴奋,感觉新生活就要来临了!

可是我被兴奋冲昏了头脑,竟然忘了反过来问一问她的生活爱好,以及一些追求,态度之类的问题。至此,我对她性格爱好的了解仅限于见面前提前了解到的:她属于文静型的女孩,喜欢旅游。

这个草率的开头,似乎为一周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星期日
早晨九点醒来,我赶忙在微信上向其问好,并配上可爱的表情。心里想着以后要早点起床,不能等到她都起床好半天了我才和她打招呼。她以同样可爱的表情回应我的问好,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白天她要参加一个专业培训,我不再打扰她。晚上等她下课了,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我们聊了一个半小时,谈天说地,非常愉快。在电话中,我不加掩饰得表达了昨日与她见面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能够与她交往的期待。她似乎是半开玩笑得回复我:“我感觉你说的好像有一点点······ 哈哈!” 我知道这当然不是什么表白,所以没多想,自然也就没从她的话中读出其他的信号:她其实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女孩,直到经历了后续的事情,我才回味了过来。

星期一
开始要上班了,我早早地起床向其问好,并试探性得问她,应该不会对我每天早上的问好感到厌烦吧?她笑着回答说不会。同时,我和她协商,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专注得工作,等晚上下班了再尽情聊天,这些我们都非常愉快得达成共识了。

等晚上我们都下班后,再次进入了二人的聊天世界中。我们聊到了李咏的去世,聊到了他最后的遗言:“没有遗憾,只有不舍”。就着这些话题,我们探讨了爱情观,家庭观,事业观等等。我感觉我说的比较多,真的是有感而发,她也跟随着我的节奏,就其中的一些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聊天节奏与聊天氛围真的让人满意。

这个晚上,我突然在思考一件事:我是一个文字爱好者,有时甚至无悔于花费我全部的节假日时间,只为倾吐内心的感慨。不久之前的国庆节,我就几乎使用了七天之间的全部空隙,完成了我最近六年来心路历程的总结,只求探究一个真实的自我。我在想,我要不要把这篇文章给她看一下,毕竟这是我最真诚的情感抒发,尽管文章里提及了前几年我生活上的挫败,但通过整篇文章,的确可以更加深入得了解我这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犹豫了一下,我决定暂时还是不要让她知道,我不敢保证她读完以后的感受,所以还是先度过一些美好轻松的时光吧。

星期二
白天照旧,与昨日类似,一切都显得十分顺利与和谐。

我这两天会有意识地搜集一些有趣而值得探讨的事情,这样我们彼此就能通过交流观点而加深了解。这一天我搜集到的是一个五岁小朋友的入学简历,小朋友非常优秀,简历很棒,我正好可以借机与她讨论讨论子女教育的问题。

晚上和她交流相关话题时,也聊的挺精彩的,可以说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就在这一晚我突然隐约发现了一个细节:她从未唤过我的名字,更准确的说,是我的姓名。我每天从早上第一句问候,到后面每一句对其生活的关心,我一定会呼唤她的名字,以表示亲切。诚然,她的姓名包含了三个字,所以当我截断姓氏后只取其名,两个字读起来显得朗朗上口。可是我的姓名就只包含两个字,如果全读出来,会显得过于正式,似有 “直呼其名” 之嫌。只取我的名字那一个字,又显得过于亲昵,倘若把这一个字念作叠音,更是不适合刚交往的对象。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这么想的,不过这里确实有难处,我能理解。

从这里其实也能引申出一个问题:三个字的姓名比两个字的姓名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容易被自然得称呼,更容易从心里上被接受。所以在给自己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星期三
这一天开始有一点小波折了。我如往日一样,早早得送上清晨的问候,但是她并没有及时回复我,等我已经到公司了,她终于发消息告诉我她睡过头了。刚才还隐隐有些不安的我看到她的回复之后长舒了一口气,否则我还真担心出了什么事呢。
这天晚上,我们聊的话题比较发散,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时候谈到一些社会现象,有时候又聊到各自的爱好。于是,我终于了解到了,平日里,她很喜欢看韩剧,日剧,以及一些其他的综艺节目。我有一些发愣,因为娱乐领域我是真的不了解,也真的不感兴趣。一时间有种奇怪的感觉爬上了我的身体,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但我又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后来没多想了,正如我在 滋味 那一篇中所描述的,我不愿意想那么多,有种力量在我身后不允许我想那么多。

星期四
保持节奏,清晨准时同她问好。然而这一天开始成为整个交往过程的转折点。

首先是,她早上回复我的问好不再带上表情了,只是三个字:早上好。这也无妨,我心里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特别在意一些细节。接着是,我中午向她分享了我的午餐内容,她没有回复我。关于这一点,我其实也能够理解,这几天中午我都时不时得分享一些琐碎的东西给她,而中午大家吃饭午休的时间都很短,若天天中午都抽空与我互动,次数多了是会有些不耐烦,只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得想象一下便能体察那种感觉,所以说只要晚上我们下班后能愉快得交流我就心满意足了,其他的不必强求。

果然,晚上我们如期开始了微信上的交流。这天晚上和星期三类似,也是没有什么突出的主题,你一句我一句的,从天上聊到地下。不知道节奏是被谁带偏了,没一会儿我们竟然又聊到了兴趣爱好上面。说真的,经历了昨晚的交流,我现在不是特别想与她聊电视剧这个话题,但是这一天她似乎有点主动,主动追着问我会看一些什么样的电视剧。这让我很尴尬,我是真的很少看电视剧。可想而知,这一轮对话后,气氛瞬时凝固起来。短时间内她没有再发送消息,我隔着屏幕似乎感觉到了她淡淡的失望。“你有没有觉得我这个人有点无趣?”我以一种自责的口吻打破了临时的僵局。“没有啦,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是的,我们每个人出生于全然不同的环境,自然而然得塑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种求同存异的关系,但是何谓同,何谓异?究竟该如何拿捏同与异的分寸,我之前并未深入细致得思考过,我内心一直持有的是这样的观点:态度,态度是关键。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的心之所向,我们愿素履以往;有些事情虽谈不上喜欢,但却理解喜欢这些事的人,并认同追求这些事给 ta 带来的价值,或许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我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同样爱上这些事情;还有些是我们不太理解,也不感兴趣的事情;当然必不可少的,总也会有些事,令我们十分反感,完全不能接受。

所以,有一个非常简洁而高效的筛选方法,就是逆向筛选。比如说,我非常反感抽烟,反感饭局与酒桌文化,反感各种网络游戏,反感类似直播、抖音这种极其浪费时间的娱乐工具。讨厌与反感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态度,是每个人不可妥协的底线,底线相互冲突,泾渭分明,也就没什么好谈的了。在逆向筛选之后,剩下的选择就不可能通过如此粗暴的方法实现了,但有些还是比较好判断的。比如共同的爱好,这将为我们对其印象加分不少,所以相当一部分有缘人皆源于同行。即便没有共同的爱好,但若能互相认可各自追求的价值,也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我想说,这就是我所理解的 “同” 的含义。君子和而不同,在价值追求的态度与原则上保持相同,而追求的具体手段与方式,可以不尽相同,这就是 “异”。当然,其他与态度及原则无关的生活习惯,那些经过交流后很容易作出妥协与改变的东西,也都属于 “异” 的范畴之内。

我似乎是在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解释我的择偶观,是定格某个静止的时刻,然后从这一截面横切进去作观察与判断。而然人是会变的,一旦考虑加入时间这一参量,整个求解过程便瞬间复杂起来,这将引出另一个艰深的领域,那是关于如何经营感情,如何处理好两性关系的深奥学问,已经超出了我此刻正在面对的问题。

这天晚上,我执拗地想理清楚一件事情:看电视剧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喜欢肯定是算不上。那么它应该被归类到剩下三个中的哪一类呢?这似乎不是一个可以被独立归类的事情,而是需要将电视剧的具体内容以及观看时长一并考虑进去才能综合给出的结论。就像电影一样,我喜欢电影,但不可能全局通吃,所有都看,我也只是看我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电影。首先要肯定,电视剧是一种影视艺术,同电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它的叙事不用像电影那么紧凑,它可以使用很长的篇幅来细致得表现主题,细腻得刻画人物。我喜欢高质量的经典电影,是因为其以精炼的篇幅表现深刻的主题,或者说,我可以利用相对短暂的时间完成对一部完整作品的欣赏。但电视剧过长的篇幅,容易花费大量的时间,让人陷入其中。我很少看电视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不想陷入对某一部电视剧的无尽追逐之中,我能体会追剧的痛苦。但如果遇到了质量优秀,主题深刻的电视剧,追逐一下也无妨,比如去年的作品《人民的名义》,这是我这两年看过的唯一一部电视剧,感觉相当满意。说白了,我反感的并不是电视剧本身,而是无止尽地耗费大量时间追逐低质量的肥皂剧,这其实与把时间花费在抖音、直播等上面没有本质的区别。

可惜当天晚上我并没有将这件事像上述文字那般理得如此清楚,我只是想象了一下如果以后我们真的在一起了,在同一个房间里,她在看韩剧,我在读书或者作文的场景,用一句话形如就是:各做各的事,没有共同语言。我是如此得冲动以至于提前亮出了我的底牌:我告诉了她我国庆节写过一篇探究真实自我的文章,我希望她能看一下。是的,如果已经察觉出什么了,最直白的做法就是大声对她说出来。但我选择了如此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含蓄到其实我自己都需要好好揣摩一下我这么做的用意何在:我正在被物质条件的优越所魅惑,我做不到由我这边主动把话挑明,我希望她能给个结论,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周一的晚上我之所以犹豫要不要给她看这篇文章,是因为我那时还拿不准她对这篇文章的态度。而这天晚上我亮出了文章,是因为我好像猜到了她可能的表态了。

现在看来,我那天这么做的确是一个无厘头的决定,我既不知道她在看什么具体内容的日剧韩剧,也不知道她一周花费多少时间在追剧上面,我好像是直接假想出了一个天天花费大量时间追逐各种无意义肥皂剧的她,但是又不忍心向她提出结束交往,最后以一篇文章的形式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她。

“今天不早了,明天我把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你吧。” “好的。”

星期五
既然现在还没有得知最终的结论,所以我一如往常,向她问好。

中午的时候,我不再打扰她了。但是她倒是反过来主动给我发了一个新闻,讲的是前两天重庆公交车坠江案的责任认定结果,并附带了一句话:“午安”。简洁之余透着一股匆忙,似乎证明了我昨天的想法。但是她主动向我发信息,不知是不是觉得没有被我如期骚扰好像有一点反常?

晚上下班了,我给她发了一些消息,并琢磨着在什么时间点以什么方式发给她那篇文章比较合适。想着想着,我发现好长时间了她还没回我消息,见鬼了,不会是和同事聚餐了吧?我手里把玩着手机,揣摩着她现在的状态。我还没发给她文章链接呢,难道她已经察觉出什么了?中午那句午安到底向我发出了怎样的信号?

“我不小心把手机设置成免打扰模式了,没看到你的消息。你该不会生我的气吧?”终于,我看到她的回复,又是长舒了一口气。我怎么可能会对和我交往中的女孩生气?我只会感到难过,失望,以及惆怅,我是不容易被激怒的。没有犹豫,我发送了一个愉悦而期待的表情给她。

这就是微信,充满了各种假装与粉饰,你永远无法窥探到消息背后的人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发送,唯一不能掩饰的就是回复消息的时间,这大概是微信交流中最诚实的信号了。

如果你正和你的对象交往,在下班后本应该愉快聊天的时间,收不到对方的消息了,你接下来本能得会怎么做?我就在这里时不时得看一下她有没有回复,时不时得刷出了最新的失望。她就在那里做着自己的事情,两个小时过去了,她突然发现不小心把手机设成了免打扰模式。

我和她大概都不是善于与对方真诚交流的人。当她中午对我频繁的消息感到厌烦时,她选择了使用沉默而不是沟通来向我传递她的不满;当我对她长时间不关心对方的消息而感到心寒时,我选择了使用一个愉悦的表情来表达我的 “不在意”。看来我比她更狠,她好歹还是间接得让我知道了她的想法,而我用这样的 “一腔热情” 将我的失望封藏得滴水不漏。

可该聊的天还是得聊,她至少问了我有没有生她的气,无论如何她都关心了一下我对她的态度。我半开玩笑得问她是不是在看什么引人入胜的节目,她笑着回答我说,她现在只是在和我聊天,顺手捣鼓捣鼓其他一些零碎的事情而已。这听上去多么像是对自己刚才的走心作出的补偿,而这种方法对于我这样的人又是如此奏效,似乎一瞬间又填补上了我内心失望的空白,让我顿扫所有的阴霾,重新拾起了热情。

但与往日不同的是,在尽兴聊天之余,我还保持了一份敏锐的心思,我在观察时机,在寻找一个恰当的时间点向她展示那篇文章的链接。不管今晚聊得多么欢畅,我都不会忘记我昨天和她说过的事,她忘记了不要紧,但我不能忘,哪怕我知道促使她回忆起昨日的对话可能并不是一件让她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我们的关系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时刻,昨日与今日的反常似已令互相心生嫌隙,而我已决定摊出底牌,执意要交由她给我一个判决结果。

“这是我的那篇文章,如果有空的话,可以看一下嘛?”我总算是迈出这一步了。这只是早或晚的问题,而不是可以回避的问题,口头语言的交流不是万能的,要进入一个人内心最深处,ta 的文字是比 ta 的语言更加深刻的入口,尤其是像我这样敏感的人。我的文字承载了我的深情,我的文字承载了我不可言说的秘密。

她不再回话,毕竟阅读需要时间,审判亦需要时间。当明日第一道阳光射入我的瞳孔,不管她的结论如何,在这段关系中,我都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

星期六
或许这是我最后一次向她问好,或许来日方长,那我便只管做好当下的自己,从一句清晨的问候开始。

其实我也能够猜的到,她没有回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也很熟悉了,六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言犹在耳。我正襟危坐,只轻轻地问了一句:“可以告诉我你的决定了吗?”

无论她告诉我能理解还是不能理解,能接受还是不能接受,我都想好了该怎么回答。但是临近中午时分,她的回复竟让我哑口无言:“我还没来得及看你的文章呢。”愣神了半晌,我才吐出一句:“不着急不着急”。难道她是真的没有看吗?我有点不敢相信。如果这是真的话,这个结局简直比我预想的两种情况都要糟糕:她不愿意接受我的文字语言沟通,不愿意走进我为她打开的我内心世界的大门。但愿只是我想多了,希望她是真的没来得及看。

前几天当我还没有像现在这番纠结时,我一直在计划着周末我们两人的约会事宜。但是从周四晚上开始持续到现在的这个糟糕样子,我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了。我们的关系就像一盏明火殆尽,余烟袅袅的蜡炬,在等待着双方谁出来表个态,吹灭最后一丝火星。可我真的不忍心就这么不明不白得了结这段关系,我真想和她把事情说清楚。我习惯于使用文字表达,但文字不是万能的,就像此时此刻,如果她不愿意接受这种沟通方式,纵有千词万句,也只剩苍白无力,还不如注视着她的眼睛,用几句话传达我想表达的一切!

“我们明天可以出来一起见一见吗?”但是消息刚一发送,我就笑了:我其实第一天就知道的,她最近每周日都有一个专业培训要参加,从早到晚。所以星期日她指定是没时间出来约会的,这是上帝不给我机会。

“我原本以为我们会周六见面的,因为周日我要参加培训。但是你一直没跟我约,我以为你周六要加班呢。”事到如今已经活脱脱演成了一部悲剧,原来她心里面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我现在算是明白了,我们两个人的思路根本就没搭在一根弦上,我发现她并没有理解我这个问题的意图:“可以告诉我你的决定了吗?”当然这也怪我,我从来就没有把我的担心,我的内心想法详细得透露给她,我只是给了她一篇文章链接,只是委婉得对她说:“这篇文章中描述的我,可能会令你感到失望,但他确实是真实的我。”也许她没意识到,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所以否定这篇文章就是否定我,肯定了这篇文章,我才能构筑起我们共同交往的基础。可是在她眼里,这篇文章的链接和我之前给她分享过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链接,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意识形态发生了冲突,悲剧就不可避免。如果和我交往中的女孩发给我一篇她写过的文章,这对她意味着什么,对我又意味着什么,简直再清楚不过了。能感受到的,一定会牢牢把握,感受不到的,只能任凭其错过。

星期日
我之所以还在向她问好,是因为并没有谁站出来给这段摇摇欲坠的关系定一个结论,而我答应过每天早上都要和她问好。但我已经力不从心了,我只发送了文字,而不再带上任何表情。照旧,她也不会回复我的。我觉得文章她肯定是看了,只不过接近七千字的篇幅,她未必有耐心将其看完。

我来到理发店,准备了却伴随我两个月的长发,手起刀落,一地断首,好生痛快!但这也止不住我肆意增长的惆怅,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我的自作多情。

我决心再给我自己最后一次机会:既然无法当面交流,那我就给她打一个电话吧。

我突然想起了美国那位心理学家的著名公式:“信息的总效果 = 7% 的语言 + 38% 的音调 + 55% 的面部表情”。按照这个结论,如果使用微信作纯文字交流,93% 的信息将会流失耗散,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信息能够传递给对方。姑且不论这三个百分比的准确性,透过数字本身,公式的提出者其实想要强调的是沟通中情感反馈的重要性。

“你好呀, 在忙嘛?”

收到礼物的惊喜,遭遇挑衅的愤怒,触景而生的愁哀,与人分享的快乐······我们一定会承认,林林总总的感觉,心情,反应,很多时候没法用准确的文字来形容,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与表情,总是相辅相成,相生相伴,所以无论是曾经的 QQ,还是当下的微信,文字沟通之余,我们都离不开表情包的使用。“一图胜千言”,一旦没有了表情,我们将在光秃秃的文字之下,陷入揣摩对方情感的无尽挣扎之中。

“哦没有,我刚吃完晚饭,正在回去的路上。你在家吗?”

心灰意冷,过去的我曾一度避免在通信软件中使用表情,因为表情的滥用,也是一种奢侈,一种放纵。过度依赖表情的人,最终将不得不以表情才能证明自己的情感,文字反而成为了表情的附庸。六年前,在我告别了初恋之后,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孑然一身,再未觅得一人足以让我放下束缚,去发送那个曾经令我陶醉,如今却令我心碎的可爱笑脸,直到上一周,我与她相见。

“嗯嗯我在家呢。这两天我在微信里似乎感觉到你有些不高兴,我想打个电话关心一下你的情况。” “没有啦,昨天你没有约我出来见面,下午我就找我闺蜜逛街去了。只是我不喜欢三心二意,所以和闺蜜专心逛街时我从来不看手机的,不然逛街也逛不好,和你聊天也聊不好,你说是吧。”

久违的声音,如一口刚哈出的暖气抚慰了寒窗上的霜花。我好像没认真听清楚她说的具体内容,我只是听出来了她的语气里并没有丝毫的冷漠。一对情侣之间的甜言蜜谈,内容本身已不是重点,只要两个人持续得让彼此感受到自己正在意 ta,这样的交谈就能持续下去,这个过程就是感情的培养。微信的表情包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电话里语音的交流更能够抵达对方的内心。

“实在是不好意思,我原本在周二周三时就计划着周末和你一起出来玩的,但是这两天的事情可能引起了一些小误会,说实话我看到你一直没回话,真的心里面很焦虑很担心。” “抱歉呀,我好像觉得你的声音和之前不太一样,我感觉到你受委屈了。”

卸下了微信的马甲, 我的真情实感再也无处遁藏。之前被滤去的重要信息,此刻正毫无保留,毫无阻挡得向她传递: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得剥开我的心,你将会感受到我对你的在意,感受到我的压抑和不能自已。当此时我若站在你面前,必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如果我有哪里做的不够好,你一定要帮我指出来呀,我怕你对我的不满意,我却全然不知道。”

六年前失恋的教训我怎敢忘记,曾经多少次,伸出手想抓住熟悉的背影,睁眼竟是梦醒。放下所有的面子,我只想挽回一段濒临结束的关系,哪怕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至少我也要比六年前的自己表现得更好。付出实际的行动,不仅仅是为了她,也是为了我自己。

“不知道那天我冲动得发给你那篇文章,是否引起了你的不适?” “哦哦,那篇文章,我只看了前面几节,说实话你的语言确实让我感觉有一点点不舒服,我觉得你文中描写你的生理反应太过真实了,你可以描写你的感受,但是这个实在是有点······”

就是说,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她确实去看那篇文章了,也确实没有看完,我猜对了。但她所吐槽的内容点与角度,我着实没有预料到。我本是如实描写,并未有夸大事实以博眼球,流露的是我的真情实感。她这般反应,也许意味着她在某一方面的拘谨态度,相关的话题讨论可能触碰到了她敏感的神经。在这一 “禁忌” 领域,她还无法接受 “激进” 的理念,还需要慢慢引导,打开心结。我相信,这是生命中最神秘且最容易引起好奇心的领域,保守的人儿,只是不经意间为自己的心坎设下了屏障,只是还未发觉屏障背后的精彩与奥妙。

“所以说,你是觉得我可能在某些方面,太过于流露自己的情感?或者说,说话的分寸把握得不是很谨慎?” “嗯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

如果我在意她,又有什么是无法改变的呢?一段关系,原本就是在不断的冲突与磨砺下铸成越来越契合的彼此,世间本不存在自然成珏的一对玉佩,亦未有天生合璧的两柄宝剑。双玉成珏,必先经历千凿万刻的雕琢;双剑合璧,定要承受千锤百锻的冶炼。但只要缘分足够,无论趟过多少泥沼,无论穿越多少荆棘,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嘟嘟” 几声忙音,她的手机没电了。

星期一
清晨阳光灿烂,似乎没有任何征兆这天傍晚将会落下久违的甘霖。

周日晚挂断电话之后直到早上我最后一次向她问好,我始终也没能在微信联系上她,我是否需要相信她的手机一直没充上电而无法开机?

感慨是只有我一个人的感慨,而没有别人什么事。现实与梦境的距离大抵如此,就算像昨天一样,像一周前初次见面一样,每天都能同她打一个如梦一般甜蜜的电话,但梦醒的时候我是否能够抵挡冷漠,战胜孤独与绝望?在该进入梦乡的时候我是否又能够安心合上双眼?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至少以我的方式,这一周我没有怠慢过,我努力过,珍惜过。

恋爱毕竟是一种高级的人类活动,是一场难度极高的人生游戏,要通往幸福的彼岸,有太多的学问值得研究,有太多的曲折等待历经。作为一名程序员,我当然不会忘记排查 bug 时一次一次地调试失败,又从头开始追踪;作为一名作者,我再清楚不过当前正伏案作文的自己,是怎样将写好的词句,乃至段落,一遍一遍地删去,更重新构思酝酿。没有一次编译,完美运行的程序,没有一气呵成,字字珠玉的文章,那么也不会有: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爱情。

百感交集,万情纵融,我将此时此刻心中之所言,汇成为一篇:《释然》

正襟危坐,我把手指停放在微信消息发送键上方约莫半寸的位置,缓缓得转过屏幕背对着脸,撇开头,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猛然将手指贴在了屏幕上。心里蓦然一颤,一周之内的往事与回忆快速得在大脑中闪现,像一管不断抽出的胶卷,被时间曝光,被记忆塑封,被灵魂收藏。看呐,它被盛放在一隅静谧的角落,一格质朴的抽屉内,抽屉的外侧贴上了标识:《一位爱情初级玩家的偏见式独白》

睁开眼,待我再次面对屏幕,确认早已度过了足够长的时间,这条消息已经成功发送,再也,无法撤回了。